Sfondo Header
L'angolo del dottorino
网站搜索... 高级搜索

完全性大动脉错位(d-TGA)

完全性大动脉错位(dextro-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,d-TGA)是一种严重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,其特征是心室与大血管之间连接异常。

主动脉从右心室前方发出,肺动脉则从左心室后方发出

这种解剖结构导致体循环与肺循环呈并行状态,彼此不相通,从而阻止富氧血液进入体循环。如果不存在血流分流,此病与生命不相容,只有在存在其他结构性缺陷允许两循环之间的血液混合时,患者才能存活。


使d-TGA得以存活的主要分流途径包括:



d-TGA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–7%,发病率为每1万名活产儿中2–4例。它是心室连接正常而大血管连接异常中最常见的类型,也是新生儿期对氧疗无反应的紫绀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及早识别并及时进行手术矫正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

病因、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

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是一种发生于胚胎发育早期(通常为妊娠第5至第8周)心脏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异常,涉及心室-动脉连接的形成。在正常情况下,心脏的动脉圆锥隔(即将动脉圆锥分隔为主动脉干和肺动脉干的结构)以螺旋方式旋转,从而使心室与其各自对应的大血管实现交叉连接。
若此螺旋旋转过程缺失或不完全,就会发生心室-动脉连接异常,即主动脉从右心室发出,肺动脉从左心室发出。尽管房室连接仍保持正常,但体循环与肺循环血流完全隔离。


明确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与控制动脉干发育的关键基因(如NKX2.5、GATA4、ZIC3)突变有关,此外神经嵴细胞迁移障碍亦可能参与动脉隔的形成障碍。部分病例见于综合征性疾病(如22q11.2缺失综合征、异位综合征),但大多数为孤立性、散发性病例。


除上述直接病因外,还存在一些可预防的危险因素,虽然不能直接导致该病,但会增加其发生风险,包括孕前糖尿病、孕期暴露于致畸物(如异维A酸、酒精、某些抗癫痫药物)、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等。有研究提示,高龄产妇或孕前肥胖也可能轻度增加风险。


从发病机制来看,d-TGA造成两条独立、并行的循环通路:体静脉血进入右心房,经右心室进入主动脉并流回体循环,未经过肺氧合;而肺静脉回流的富氧血则进入左心房,经左心室再次流向肺循环,未参与体循环。这种血流分隔模式导致严重的系统性低氧血症,若无分流通道则无法生存。


新生儿的存活有赖于允许两个循环之间血液混合的结构性通道,主要包括:


血液混合的程度取决于这些分流的大小及其流向:若为狭窄或闭合状态,新生儿将迅速出现严重紫绀、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

d-TGA的病理生理特点还包括左心室功能准备不足。未治疗的新生儿中,左心室仅对抗低压肺循环,结构迅速退化,日后无法承担体循环负荷;而右心室虽然承担高压系统负荷而迅速肥厚,但最终会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和早期心力衰竭。


冠状动脉异常也是增加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。在d-TGA中,冠状动脉走向可能异常,如冠脉单一开口或夹在两大动脉之间走行,会在动脉转换术中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。


若不进行手术治疗,d-TGA将在短时间内导致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和新生儿死亡。此病的血流动力学复杂性要求具备高度的诊断能力、快速的临床稳定措施以及在生命早期几周内进行明确的手术计划。

临床表现

d-TGA的临床特点是严重的中枢性紫绀,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。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血液混合的充分性:若分流通畅且双向,则系统氧合较好、表现相对缓和;若分流受限或无效,则迅速出现进行性呼吸和循环衰竭。


围产期病史中应注意是否存在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、进食困难、嗜睡或易激惹等表现,并询问母体风险因素,如糖尿病、致畸物暴露或先心病家族史。胎儿期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大血管排列异常,为围产期管理提供基础。


未接受矫正的足月新生儿中,常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:


若存在较大的室间隔缺损或开放的动脉导管,紫绀可能相对减轻,但更易出现肺血流过多和高输出性心力衰竭表现,常在生命最初几天内出现:


体格检查中紫绀常十分明显。外周脉搏通常可触及,但若存在反向导管分流则可能减弱。若有室间隔缺损可听及胸骨左缘全收缩期杂音;导管未闭则可闻及连续性杂音。由于主动脉前置,第二心音常增强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约1/3的d-TGA患儿在缺乏合并分流时无可闻杂音,若误认为紫绀为肺部疾病所致,容易延误诊断。高流量氧疗无效是关键的临床线索,应立即考虑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,其中d-TGA是最紧急的类型之一。

诊断

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诊断必须及时且准确,因其新生儿期死亡率极高。深度紫绀、不响应氧疗的足月新生儿应高度怀疑先心病,尤其是血流完全隔离的紫绀型结构异常。


动脉导管前后段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(脉搏血氧仪)可发现严重低氧(SpO₂ < 75–80%),对高浓度吸氧无反应。结合病史提示,应紧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。对于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或有先心病家族史的新生儿,出生后早期系统性监测饱和度可实现早期筛查。

治疗与预后

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是一种新生儿心脏急症,治疗策略应包括三大步骤:血流动力学稳定、增强体肺分流、最终手术矫正。每一步的时机与执行质量直接决定患者结局。


首先必须确保两个循环间的有效血液混合。如动脉导管闭合或卵圆孔通道受限,患儿可在数小时内死亡。此时应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以保持动脉导管开放,暂时提高系统性血氧水平。治疗需严密监测,防范呼吸暂停及需机械通气。


若房水平混合不足,应尽早实施球囊房间隔造口术(Rashkind术),通过导管技术在心房间建立有效通道。多数中心将其作为对卵圆孔限制性病例的标准前置处理措施。


最终的根治性治疗是动脉调转术(Jatene术):将主动脉与肺动脉分别重新连接至正确的心室。手术还需将冠状动脉移植至新建主动脉,此步骤对心肌灌注至关重要。手术应在生后2–3周内完成,防止左心室萎缩后失去承担系统负荷的能力。


若左心室已发生回缩,不宜进行动脉调转术,可考虑心房调转术(Senning或Mustard术):此法通过改变心房水平的血流方向实现功能纠正,解剖结构不变。尽管短期内有效,但晚期并发症较多,如系统性右心室功能障碍、心律失常及静脉通路梗阻。


预后因早期动脉调转术而显著改善。专业中心手术死亡率低于5%,远期生存率超过90%,且生活质量良好。但仍需定期随访,包括冠状动脉评估、心室功能监测和再移植血管狭窄风险判断。


功能恢复取决于诊断早期、是否存在复杂合并畸形及冠状动脉再植成功率。残余缺损、冠状动脉异常或心室发育不良均为不良预后因素,可能需追加干预或长期监护。

并发症

虽然d-TGA目前为可手术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,且预后优良,但围手术期及远期仍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。并发症类型与手术方式、合并病变及冠脉再植质量密切相关。


新生儿期及术后早期,主要风险为心肌灌注不足。动脉调转术要求冠状动脉完整再植,若解剖异常(如穿行走形或单一冠状开口)则术中术后心肌缺血或梗死风险升高。


另一个早期并发症为左心室功能障碍,多见于术时左心室已发生萎缩的患儿。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、心输出量下降及持续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需要。左心室退化是晚期矫正的相对禁忌。


远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动脉分支狭窄,与手术技术或移植血管生长不对称有关。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后呼吸困难、肺动脉高压及活动能力下降,部分患者需经皮或手术再干预。新建主动脉亦可能扩张或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,虽较少见。


采用心房调转术(Senning或Mustard)的患者,其远期并发症更为显著,包括:


此外,应重视围产期低氧或术中脑灌注不足引起的神经发育问题。随访研究表明此类患儿学习困难、注意力障碍、精细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升高,需专科评估与早期干预。


因此,多学科团队随访(心脏科、神经科、心理科)对并发症早期识别及长期生活质量保障至关重要。

    参考文献
  1. Bailliard F 等.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. Orphanet J Rare Dis. 2006;1:45.
  2. Jatene AD 等. Anatomic correction of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.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. 1976;72(3):364-370.
  3. Bonnet D 等. Detection of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in fetuses reduces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. Circulation. 1999;99(7):916-918.
  4. Yacoub MH 等.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: from anatomy to surgical correction. Ann Thorac Surg. 2001;72(6 Suppl):S2205-S2208.
  5. Friedman KG 等. Management of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. 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. 2013;15(4):486-498.
  6. Marino BS 等.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: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. Circulation. 2012;126(9):1143-1172.
  7. Senning A. Surgical correction of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. Surgery. 1959;45(6):966-980.
  8. Mustard WT. Surgical correction of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. Surgery. 1964;55(3):469-472.
  9. Villafañe J 等. Dextro-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: Patho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Long-Term Management. Prog Pediatr Cardiol. 2009;27(1):29-37.
  10. Pasquali SK 等. Contemporary outcomes after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: a report from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Database. Ann Thorac Surg. 2012;94(1):125-131.